您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执行和结果>工作报告

宜春市2022年卫生健康工作总结暨2023年工作计划

访问量:

关联稿件:

2022年是我市卫生健康系统历经艰辛创造不凡的一年。面对更加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我市始终把疫情防控作为最重要的工作和头等大事来抓,以时时放心不下的工作责任感,担当实干、砥砺前行,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双份合格的“卫健答卷”,以实际行动和实际成效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一、2022年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方面,疫情防控工作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党委政府放心的“宜春答卷”。一是从快从速处置突发疫情。保持了连续755天无新增确诊病例面对国内、省内轮严峻复杂的疫情形势,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亲自调度指挥、扁平化作战,以快制快,丰城、奉新、高安、上高和宜春中心城区等地7次突发疫情均在一个潜伏期内实现了社会面动态清零,创造了疫情处置“宜春速度”以最小代价实现了最大的防控效果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坚持“动态清零”,总体防控有力有效,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更加良好的社会环境,赢得了省委易炼红书记先后3次对宜春防疫工作点赞二是因时因势优化指挥体系。全面总结突发疫情处置经验,制定印发了《宜春市应对新冠肺炎(奥密克戎)疫情应急处置工作预案》,将市指挥部组织架构由“一办十二组”调整为“一办十八组”,指挥体系运转更加高效。按照“1+18+N”的模式,梳理形成了市级处置预案制度体系,为应对处置疫情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全面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重点提升“四种能力”,一是隔离转运能力。按照每万人口60间的标准,共储备梯次启用集中隔离场所320个,隔离房间30731间;全市配备急救车213辆,其中负压救护车43辆,实现负压转运能力县域内全覆盖;二是核酸检测能力。在全市现有核酸检测能力15.8万管/日的基础上,加紧建设4个城市核酸检测基地,预计新增检测能力12万管/日。同时储备核酸采样人员14813人、核酸检测466人;三是医疗救治能力。全市建设定点救治医院10家,共有救治床位2073张、重症床位82张;完成市本级1000张床位的方舱医院改造项目,全市共储备方舱医院床位2316张;四是流调溯源能力。全市共储备流调人员829人,配足配齐三级流调队伍。

另一方面,卫生健康重点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人民群众健康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一是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在全系统大力实施“项目攻坚年”活动,医疗卫生领域重大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市在建和储备公共卫生项目33个,总投资达135.7亿元,其中市本级重大项目3个。2022年3月,市人民医院签约南大一附院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9月,投资8.45亿元人市人民医院二期项目顺利竣工运营全力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大力推进胸痛、卒中、创伤急救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救治“五大中心”建设,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服务,用心用情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下半年,重点推进市中医院改扩建和市疾控中心易地新建项目再提速。在夯实基层网底方面,全市178个乡镇卫生院中,有发热门诊15个、发热诊室115室、发热哨点48个,全市有2282个村(居)委员会设立了公共卫生委员会,初步建立常态化管理和应急管理动态衔接的基层公共卫生管理机制。二是深化医改让群众就医更加便利。市人民医院确定为全省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示范医院,全市14家县级人民医院及市级三级医院开展了预约诊疗活动,38家二级以上医院可提供自助挂号服务,方便群众就医。全市所有三级医院都牵头组建或参与了医联体和专科联盟建设,9个县(市)全面推开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构建分级诊疗新秩序。二级以上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对口帮扶覆盖率达100%,全市基层诊疗量占比65.%左右,明显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735个共有家庭医生5157人做实做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三是一老一小健康服务呈现新局面。推动各县(市、区)建成1家公办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今年积极争取中央预算内投资575万元助推中心城区7个托育中心项目截至目前,市共有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266家,其中,托育机构79家,幼儿园开设托班187家,建成托位12994个,每千人口拥有托位数达2.59个。袁州区已有10个托育中心开始运营,运营总托位700个,结束了我市没有公办托育机构的历史四是国家卫生健康城市建设提档升级。持之以恒加速推进国家卫生、健康城市建设,2022-2024周期,全市有6个县(市)在同步推进国家卫生县(市)创建。国家健康城市2020-2022连续三年获得全国爱卫办表彰,2022年再获全省唯一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国家试点城市由市政府发文高规格推进,对重要公共政策、重大民生项目开展评价评估纪念爱卫运动70周年活动中,我市上报的国家卫生、健康城市经验做法被健康中国行动办选为典型案例,国家卫健委主管《健康中国观察》杂志刊为封面文章,5月7日新华网全文同步刊发,今日头条、腾讯网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进一步树立“国家健康城市江西样板市”品牌。五是中医药事业发展持续增速。市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列入市委市政府重大民生实事,加速推进。宜春市中医院获评中医药康复能力建设项目,丰城市中医院获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目前全市共有二级以上中医医院12家,其中三级中医医院4家,编制床位3093张,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总数1226人,其中省级名老中医50名。“中国药都”振兴工程加速推进全市中医药全产业链产值突破 1100 亿元,中药材种植面积突破 100 万亩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疫情防控工作取得重大积极,但对标上级的最新防疫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求,主要问题和不足有

一是疫情防控压力长期存在新冠肺炎疫情已成为影响和威胁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今年来更是呈现点多、面广、多发、频发态势,我市“外防输入”的压力长期存在。3年来,卫健系统干部历经艰辛、长期奋战,一直没得到有效轮休,一些干部群众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有所抬头,同时,随着国内、省内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各种会议和大型活动明显增多,人员流动增加,疫情防控压力将持续加大。

二是应急处置能力和储备仍有短板。对照国家最新出台的疫情防控工作标准,目前我市疫情防控应急处置能力在核酸检测、医疗救治、隔离转运等方面仍有较大不足。比如,省里的优化方案要求核酸检测能力是12小时完成全员检测,而我市现有能力只能24小时完成全员检测,只达标准的1/2的;方舱医院床位数3016张,比省方案要求少1984张;隔离转运车辆数只能达到省方案要求1/3。而且城市核酸检测基地建设和方舱医院建设等项目,仍需要在下半年加速建设,才能将项目建设转化为应急能力。

(三)重大项目攻坚进相对滞后。对标政府重点项目建设要求,市中医院改扩建和市疾控中心易地新建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加上市中医院改扩建项目变更设计等因素影响了施工进度,导致建设进度相对滞后,没达到预期目标。

)实现高质量发展还有差距医疗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与群众需求还有差距。全省现确定创建7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我市没有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也刚起步,重点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县级公立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高难以满足群众多层次就医需求;二是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薄弱。乡镇及县直医疗机构人员严重紧缺,卫生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住难,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更是急缺,制约了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三是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力度不够。县域医共体建设涉及面广,职责部门多,人财物及业务发展很难做到统一精细化管理,需要相关部门互相配合、深度融合,配套政策和措施还需进一步完善,推动的合力尚未形成。

三、2023年重点工作打算

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主线,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锚定在全国创特色、全省争一流的新坐标、新目标,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与安全,着力打造健康江西“宜春样板”、改革创新“宜春模式”、民生保障“示范高地”,努力为我市建设江西综合实力强市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坚决筑牢常态化疫情防控坚固“防线”。坚定不移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定不移落实“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坚定不移贯彻“动态清零”总方针不动摇,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和第九版防控方案,实行市级统筹调度,加强核酸检测、流调溯源、转运隔离、社会管控、医疗救治等“五个统筹”,从好从快、迅速果断处置突发疫情。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落实属地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科学精准、坚决果断做好各项防控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同时,严禁层层加码、“一刀切”、过度防疫等行为,统筹推进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二是全面补齐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标线”。立足实际、对标先进,学习推广三明、赣州深化医改经验,适时在丰城召开全市深化医改工作现场会,推广丰城市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完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经验,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努力实现改革突破、发展突围。牢牢抓住后疫情时代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机遇期和关键期,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项目为抓手,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在加快推进市中医院改扩建和市疾控中心易地新建项目的同时,要力争将市三医院整体搬迁纳入2023年市政府重大项目建设,解决我市精神、心理、医养康复、用血等医疗资源短缺及床位紧张问题,全面改善基层医疗卫生设施设备条件,推动中西医协同发展,着力提升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整体效率和质量,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长远发展积蓄强大的动能。

三是牢牢把握护佑人民健康“主线”。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长效管理,全面启动第四轮国家卫生城市复审迎检工作,打好国家卫生城市“护牌”攻坚战。以国家卫生城市、健康城市为抓手,积极倡导绿色环保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动我市从以环境治理为主向健康管理为主转变。在全市全域创建卫生县(),同时,积极推进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国家试点工作,进一步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深入实施健康宜春行动,完善健康宜春政策、评价、指标体系,加快实施“15+3”健康宜春专项行动。着力解决托幼园位、养老点位等最急最忧最盼的紧迫问题,不断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加快构建综合连续的老年健康支撑体系,切实解决群众养老托育的“后顾之忧”。

四是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红线”。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突出卫生健康工作政治性、专业性、人民性,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大抓基层的鲜明导向,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持之以恒强化正风肃纪,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构建卫生健康系统更加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政治生态。

宜春市卫生健康委

2022年11月20日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返回顶部关闭本页